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題:對日本軍國主義本質的再認識
  作者 左立平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1937年,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20年的今天,又至甲午,又到“8·15”。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以及日本戰爭期間在中國各地製造的慘無人道的屠殺,將永遠釘上歷史恥辱柱,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和亞洲人民帶來的刻骨銘心的歷史災難永遠不能也不應該忘記。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暗流洶涌,否認、歪曲、美化侵略歷史,不斷為其軍國主義戰犯搖幡招魂。日本武士道精神是其軍國主義的思想淵源,主要表現為對內控制國民思想,對外瘋狂擴張。日本右翼勢力竭力抹殺二戰時犯下的滔天罪行、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也毫不奇怪。實際上,日本右翼勢力戰後一直奉行強盜邏輯,用“日本式詭辯”為其侵略歷史翻案。他們將甲午戰爭稱之為“日清戰爭”,美化其為一場驅逐滿清“蠻夷”的“正義之戰”;將侵華戰爭“包裝”成為民族生存所進行的“聖戰”,“為了保衛自己的安全而發動戰爭”;將掠奪財富的無恥強盜行徑,公然稱之為幫中國走出荒蠻、走向文明的“大義之舉”。不管怎麼狡辯,他們總是迴避對中國平民的大屠殺,一直不敢談慰安婦問題,但不管怎麼狡辯,永遠也改變不了歷史事實,也永遠改寫不了他們的罪惡行徑。當前,安倍政府強力推行解禁集體自衛權、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積極擴軍備戰,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妄圖破壞戰後國際秩序。
  民族的極端性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根源。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一書中,以“菊”和“刀”象徵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日本人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佈;忠貞而又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弱。”當對外侵略擴張需要將日本人“刀”的性格發揮到極致時,武士道就會成為日本軍人性格主宰,為日本民族性打上深刻烙印。“武士道”一方面崇尚武力、偶像,對強者恭順而忠誠;另一方面對弱者凶狠而野蠻,其核心是無條件的服從和對死亡的輕視,最極端的表現就是戰爭輸出以及奇特的生死觀—“殉情”和“剖腹”,以自殺行為來贏得“美名”。可以說,民族的雙重性格、尚武戰爭觀和武士道精神,是催生軍國主義這朵罪惡之花的深厚土壤。
  從本性上講,日本軍國主義歷來對中國有一種強烈的“征服欲望”。日本是一個野心大、膽子大的國家,為達到目的敢以小搏大。近在咫尺的中國如同巨大的獵物,早就是日本人垂涎對象。日本統一後,豐臣秀吉提出“天皇居北京,秀吉留寧波府,占領天竺”,先後三次出兵朝鮮,雖然以慘敗告終,但其思想及欲念被日本右翼傳承下來。日本上至天皇,下至思想者、武士和一些平民,都認為開疆拓土必先吞併中國。19世紀70年代,日本明治維新後,便走上了工業化和軍事化並重的道路,軍工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為對外擴張提供物質資源。日本明確提出,“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赤裸裸地表明瞭吞併中國、稱霸世界的野心。
  從體制上講,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保護和滋生軍國主義的溫床。從明治政府成立到1877年,日本確立和鞏固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府,天皇制可以說是集中體現了日本濃厚封建制度文化。日本提出日本是皇國,皇國就是神國,神國就應該統治全世界,這是上天賦予的使命,並把這些思想灌輸給日本國民,無形之中起到了保護和滋生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作用。植根於島國文化的“大和民族優越論”導致日本民族精神畸形發展,成為近代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主要精神支撐,加上資本主義改革極不徹底的明治維新,促成天皇制與日本畸形民族精神緊密結合,以軍國主義的文化形態直接推動日本走上侵略擴張之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形成了以利為本、開疆擴土、祟尚功利、以力服人、強而不安、富而不足、耀威海外、謀求霸權的擴張自我和以鄰為壑的傳統思想,進一步導致了日本對外擴張的強烈需求,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最強大的精神武器。
  戰後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清算和鬥爭的不徹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對德意日法西斯進行了審判和清算。但美國保留了大批對戰爭負有責任的舊日本政府機構和人員。冷戰時期,美國改變了曾一度推行的實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防止敵對勢力東山再起的對日方針,轉而“化舊敵為盟友”,還讓許多對戰爭負有罪責的人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使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問題被擱置起來,戰爭責任問題被“歷史地”封存起來。冷戰結束後,國際格局變化和日本國內政治形勢轉變起到了某種“解封”作用,如同潘多拉盒子被打了一樣,日本國內錯誤的、反動的歷史認識不斷冒出來。
  歷史是一面鏡子,現實也是一面鏡子。面對日本這個曾經是戰爭策源地的軍國主義國家,這個至今不肯為侵略歷史道歉和反省的國家,這個一次又一次為尋找武裝理由和戰爭藉口的國家,國際社會應該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日本軍國主義複活,決不能讓戰爭歷史悲劇再次重演。
  (作者為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原標題:軍事專家:對日本軍國主義本質的再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10dbks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