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科學家劉登凱擔任總工程師,以衛星探測地球二氧化碳。(美國《世界日報》/陳盈霖 攝)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今年7月2日美國航天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成功發射專門監測地表二氧化碳的人造衛星,未來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將更一目瞭然。
  卸下火星探測車“好奇號”任務後,即投入擔任這項“OCO-2”計劃總工程師的劉登凱表示,目前空氣污染、暖化等各種問題,需在距離地球600至700公里遠太空上偵測,透過衛星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搜集地表數據,用數學模式分析,進而估計未來十年、20年甚至50年後氣候變化。
  劉登凱指出,美國政府對地球的探測比外層空間來得晚,至1970年代才開始。他說,1970年左右,NASA透過人造衛星監控地表溫度,隨後陸續發射衛星監測地球大氣溫度、氣壓、海洋流速、海洋溫度等。此外還有2011年他參與偵測海洋鹽分的人造衛星,與今年7月成功發射的人造衛星,偵測地表二氧化碳。
  他說,發射二氧化碳人造衛星,除需有宇宙飛船外,還需製造偵測儀式,這部分需相當精確,故比較困難。明年1月,另一項“SMAP”計劃,監測地表濕度的人造衛星也將發射升空。他說,至今美國太空總署,已發射15、16枚人造衛星。
  劉登凱指出,2012年發射監測海洋鹽分的人造衛星,至今已傳回一些數據,可確定的是“海洋溫度年年變化”,而海洋的鹽分與海洋溫度有關。(陳盈霖)  (原標題:美華裔科學家任總工程師 以衛星監測地表二氧化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10dbks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